陈宵家居住在距离姜家庄十多里地的陈大夫村,他家最出名的不是日子好,而是孩子生得多,还都长得俊。

陈父陈道平,和陈母程香桂,活了六个孩子,四个男孩子两个女孩子。

老大陈宽,今年32岁,娶妻汪金花;生孩子四个,分别是

大丫陈柳,十一;

大小陈松,九岁;

三小陈林,五岁;

六小陈柏,一岁半。

老二陈容,今年29岁,娶妻钱玉秀,生孩子三个,分别是

二小陈榆,八岁;

二丫陈桃,六岁;

五小陈杨,两岁。

老四陈宝,今年24岁,娶妻张桂兰,生孩子两个,分别是

四小陈桦,三岁;

七小陈栋,十个月。

陈家的两个女孩子正好排在四兄弟的排头和排尾,分别是大妞陈莲和二妞陈萍。

陈家祖上是御医,也曾风光过。只是到了陈宵曾祖这一代,因为战乱,就只活了个病父幼子,家传的医术没传下来,病父溺爱幼子,幼子除了吃喝玩乐,啥也不会,等到老父一去,头上没有了金箍咒,就可着劲儿的花,把祖上好容易一点点积攒的上千亩的良田都卖了个jīng光,余下的一些东西,也慢慢的捣腾了个gān净。到了陈道平这一辈,家里就穷的只剩下三个大小伙子。靠着给地主家打工挣口吃喝了。好在,陈家遗传基因好,男孩子个个身高腿长容颜正,尽管穷得叮当响,也有闺女愿意跟。老弟兄仨好歹没打了光棍,也都由丈人家帮着有了各自的家。

熬了几年,新中国成立,打土豪分田地,陈家也分得几亩地,日子才又渐渐地能过了。也正因为在解放前就穷下来了,在□□中,在□□中,就划为了贫农,没受到政治牵连。这也算是受了祖宗的萌恩了。另一个就是,陈家人可能是受祖上影响,就是都特别在乎容貌的。

陈父这一代如此,陈宵这一辈里,娶的媳妇,不说是个个貌美如花吧,也得是村里数得着的。

相应的,陈家的男人都疼媳妇。当然,与之相对的,付出的代价也不低:陈家媳妇包括陈母在内,gān活都是一般。

不过,下边这一溜的九个小娃娃,个个的jīng致漂亮。大大的值回票。

到陈宽娶媳妇的时候,陈家一家子当时住的还是政府给分的三间土屋。一间厨房兼客厅,男孩子们一间,至于俩个女儿,小时候跟着父母住,大了,就借住到别人家。

等孩子大了,给老大垒了间低矮的东屋;老二娶媳妇,又给他垒了间南屋,西边是夏天做饭用的棚子。

陈宵十四岁就订了亲的,那女人算是他的青梅,俩人在同一个学校读书,小姑娘比他还大了一岁,长得白白净净的,挺好看。除了个矮点,没啥毛病。那闺女父亲是队长,就是队里的一把手,人挺jīng明能gān的。遗憾的是一家子都是矮个子,外号一窝猴。那闺女就相中了他们家的大个子。可是她爹可舍不得闺女吃苦,住啥棚子窝子的。要求也不高,就是得两间正儿八经的婚房,还得单独找宅基地盖。女孩子家里打算的挺好:闺女婆家穷不要紧,娘家可以帮扶着,可是,房子得他们自家里盖,这可不是招赘婿。要求和他们家分开住,就更好理解了——娘家可以帮着养着闺女,却不能养着婆家一大家子吧?别说养不起,就是能养得起也不能养啊。

可是,陈家却盖不起。

虽说这时候盖屋也不必花多少钱,只管饭就行。可是,房上用的梁、门窗用的木工,这些得花钱,就是管饭的粮食也没有啊,实在是家里孩子多,还是好几个能吃穷老子的大小伙子。

操办一场婚事就刮一层皮。嫁了一个女儿,娶了两个媳妇,陈家把能借的亲戚都借遍了,集体化大生产时期,人们私产实在有数。借也借不到了。

陈家一看这样,退婚是不能的,总不能说穷得娶不起媳妇?不退吧,又真娶不起,人家闺女比陈宵还大了一岁,哪儿等得起?

家里人一合计,又征求了陈宵的意见,就把他给送部队去了。他要是能够在部队给自己挣个前程更好,实在不济,有这三年,家里也缓口气儿。

陈宵还是挺争气的。他当的是工程兵,吃得了苦,玩得了泥巴,做得了木工,乡下放养大的娃子,谁还不会捣鼓些简单机械?何况他好歹也读完了初中的,在多文盲的这个时代,算是有文化的。三年义务兵役结束,顺理成章的被部队留下了。当时正赶上越南战场上需要大量的工程兵。那会儿,美国的轰炸机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上空狂轰滥炸,中国就在后边提供物质和人力的支援。大量的工程兵被派过去,帮着越南整修基建及工事。

这都要进了战区了,这就是上了战场了,死活难料了。人家姑娘都22了,实在是等不得了,就退了婚。

事实往往难预料,他进部队的初衷就是为了娶媳妇,结果也正因为此,而没了媳妇。这让陈宵给郁闷的,不要不要的。

在越南呆了两年,他从小班长升到了小排长。回国修整时,得了七天的假期,正好够在家打个逛,只在家呆了一夜,就又出发了。媳妇是没来得及说。

这次是他当兵八年来第二次探亲。

天大地大,娶媳妇最大!

这次一定得把个人终身问题给解决了,这也是为社会主义添丁进口,为社会主义建设,为部队提供人材嘛。

为了避免和上次一样,又只能在家打个来回,他愣是跟在营长后面多磨来了十天的假期。这样一来他就有了二十天的假期,来回需要五天半,也就是说他能有十四天半的时间,相亲,订亲,结婚。

签于还没有结婚对像,他先拿了结婚申请,有了结婚对像,把应该填的都填上,,让部队再把盖了章的申请寄回去,当然,如果能够在当地民政部门,先通融着把证给领了会更好。

他是一颗红心多手准备。

基于假期的短暂性和娶媳妇的迫切性,他在chūn节刚过就给家里来了信了,嘱咐他娘:早给我踅摸着啊,等我回去就相亲、订亲加结婚。

他要求不高,就是比他原先订的小媳妇漂亮一点儿,高一点儿就行。

陈家以前是夜无隔宿之粮,都靠着亲戚帮扶。自从陈宵当了兵,一开始一个月二十一块钱,后来是二十八块,三十五块,现在是四十五。

陈宵的津贴一分不少的全寄给家里,在越南那四五年,更是连手都不过,直接由部队给寄家里来了。

陈家靠着这些钱,还了以前欠的债,又修了四间屋子,家里的大大小小每年也能够见一些新布了。

最关键的是,每个月都有钱来,这种花了还会有的形态,让陈家人很有底气。陈母程桂香不是个有打算的人,可巧,三个媳妇加上一个闺女,也是那种喜欢装扮自己的人。这些年下来,陈宵给家里挣了有两千多了,陈母手里积攒的永远没有到二百块。

也就是说,直到一月份儿子说要回来娶媳妇之前,陈家就没有攒过啥钱。

在农村,只有儿女们都结了婚,父母的责任算是完成。陈家就他一个的婚事没着落,确实是父母的大心事。可是,陈家又与别家不同,他们家是真不缺少儿子,更不缺少儿媳妇和孙子孙女。他们缺钱。

陈宵娶媳妇意味着花钱,有了媳妇,那挣的就得jiāo给媳妇了,即使给父母,也不会是全部。这对陈家其他人来说是个灾难。叫她们说,陈宵不娶最好,自家这么多男娃,将来过继一个给他正好。最不济,也再拖个三五年,能多花几个是几个。

所以,尽管陈宵早早的来信,让家里帮着踅摸媳妇,尽管那个时候正是寒冬腊月,串门闲话说亲的正时候,尽管在婆婆面前答应的好好的,几个媳妇都有志一同的把这事儿给忽略了。没人提起。

陈母也不是个有心的,事情安排下去就算完了,至于后续和结果,也没大关注,她还要忙着给小闺女准备嫁妆,愁陈宵也要挤在这个中间结婚,弄得小闺女的嫁妆不太敢放开了办。

一直到上个月,陈宵又来了信,确定了回归的日期,并且问及自己的婚事,陈母这才急了。弟兄四个小三脾气最大,也最有主意。要是惹脑了他,再也不回来,甚至津贴也不向家里jiāo,那可就麻烦了。这一大家子还得指望着他呢。

眼前这九个娃,要读书,以后要说亲,哪里少得了钱啊。现在娶媳妇的成本可是越来越高了。

再撒出媳妇们去踅摸,媳妇们消极怠工,理由是现成的:现在是农忙,不好串门,更不好放了工不做去回娘家。再说了,小三(陈宵的排行)要求太高,臣妾们也没有办法啊。这长得好的早早就嫁了。别说二十六,十六的都没有了。寡妇人家倒是有长得好的,可是,小三肯娶吗?

陈母没办法,陈母程香桂对儿媳妇没办法,对儿子的请求也不能置之不理,于是,只好亲自出马,四处拜亲访友的。

陈宵的行情确实不太好。年龄太大,家庭太复杂,现在云南那地儿还不太平,这万一牺牲了,算谁的?那真的愿意的,也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。像陈家那三个媳妇说的,儿子这亲事不好踅摸,年龄相当的少,年龄相当长得漂亮的少,年龄相当长得漂亮,还清清白白的更少。这不,三转两转就给转到姜家村来了。

听说这闺女挺娇气的,听说这闺女被知青给甩了,听说她们家都疼孩子,听说,闺女不太能gān……

这个么,都不是啥大问题,只要能给小三个jiāo待就中。

当然,陈家人也不是人人都不关心陈宵的婚事。老四陈宝就挺关心的。

一是因为他和三哥关系最好,给陈宵写信,是陈宝的任务。第二是因为,这是三哥托付他的。

家里替三哥暂时订下姜锦,他就拖了舅家表弟,表弟又找上他表哥,也就是姜娥的小叔子,三个大男人偷偷的跑到姜家村,在姜锦家门外等了半天,等到去自留地里摘菜的姜锦,远远的看了几眼,长得确实正经的不赖。

这下子他放心了,算算时间,他三哥也要到家了,写信也收不到,就等着他回来给他一个惊喜。

话说陈宵,做火车,转汽车,到了县城,终于坐上了弟弟陈宝开来的生产队的拖拉机。

三年不见,八年没有好好的说说话,也不见生分,这一路上拖拉机的突突声也挡不住陈宝的兴奋,大体说了一下家里的事情,就迫不及待的向哥哥请功:

“哥,这次你赚大发了。姈子给你找的媳妇俊着呢。”

“你去看过?”陈宵知道陈宝老实,不会空口白牙的说话。

“是啊。我拉着表弟,他又拉着他崔表弟,我们偷偷去姜家村看了的。是真的俊。唉哟,是真的俊,那个子,跟表弟差不多高,那腰细的,那脸白的——哎,哥,你别打我。我这不是替你去相看吗。你不知道,表弟看了后,那个后悔哟。他说,要是知道有这么漂亮的妹子还空着,怎么也应该等半年的。他年前刚订了婚……”

“表弟才多大?”

“表弟也十七了,只比那个姓姜的小一岁。”

“什么姓姜的,那是你嫂子。”陈宵又拍了四弟一下。

“啥嫂子啊,你们还没相人呢。人家还不定能看中你呢。人家足足比你小了八岁,还长得这么俊。而且,人家比咱家富。”这个从住的房子和穿的衣裳就看得出来。

“那她这么好,咋耽误到现在,打听了吗?”

“打听了,打听了。是她前头订的是个下乡知青,去年秋上,这人回城了。那男的走的时候说让人等着他回来,结果白等了半年多,前一段日子才知道那人和城里人结了婚了。所以,她才拖到这么大。我听崔家表哥说,姜家这女的性子文静、和顺,是个好的。就是他们家里疼孩子,长这么大,没怎么下地gān过活。——哥,这要是你回了部队,舍嫂子一个人在家,可咋办?”

古话说:“jī多了不下蛋,媳妇多了做不熟饭。”他娘是个没啥脾气没啥能力的,根本管不了媳妇,家里的女人们能推就推。好在,都不是省油的灯,又都不想分家,所以,大体上也没有出格。可,那个姜家闺女,一看就是个老实的,年龄最少,进门最晚,三哥又不在身边替她撑腰,进门一准会被欺侮。这三嫂要是上工gān活的话还好,家务总得轮着来。可这要是不去上工,那家务活就得全落她头上。他家大大小小18口人,那家务,可海了去了。

陈宵参军时大嫂二嫂刚进门不久,脸还嫩,后来的事情,家里人写信也不会写这些jī毛蒜皮,可耐不住他情商高啊。陈宝只露个话头,他就知道,家里的那三个嫂子弟妹的,可能都不是吃素的。

可是,他也不怕,我都是连长了,能够让家属随军了。到时候把媳妇向身边一挪,家里那一帮子爱咋闹咋闹。

只是,四弟刚才说的,人家相不中我可咋办?

陈宵看了看他的大背包,决定另一背包不拿出来了。讨好未来的丈母娘和媳妇比较重要。

他家里习惯了娶媳妇不大花钱,还让媳妇娘家帮衬,想也会知道,不会给他准备多少彩礼。他得给自己多留点东西。暂时的,讨媳妇比讨好家人重要。

作者有话要说:人多事多,是非多。

重生之军婚难筹》小说在线阅读_第4章_☆、陈家人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女生阅读之家只为作者by姜宁_的作品进行宣传。

搜索

重生之军婚难筹第4章_☆、陈家人

书籍
返回细体
20
返回【点击阅读】模式下,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!
  • 点击阅读
  • 滑动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