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开始写作以来,就一直有一个疑问——
杠j到底是怎么形成的??而且为啥这几年越来越多了?
他们抬杠成瘾,就像出生就应该从事土木工程行业,
他们不管你说的是什么,开头一个「不是」先反驳再挑刺,通过反驳别人来凸显自己的优越_gan,他们还会加上一句「只有我一个人觉得**吗?」的句式加持,基本每次都能成功惹翻别人,雷区蹦迪。
「不是,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觉得吗?」
虽然热心网友_gan觉他们是失去父M_欠缺社会教育才变成这样,但解气的归因,往往不科学,不科学的归因,又往往解决不了问题。
对杠j和辩手来说,在有理有据地反驳和断章取义地抬杠之间,存在一条微妙的鸿沟,即「逻辑是否正确」。
据我所知,杠j也大多都是意识不到自己是杠j的。
在终于摸出了一条完整的杠j形成链后,我终于走进了杠j奇幻的nei心世界。
所以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前,先别着急说自己肯定没当过杠j,让我和你一起来好好反省一下,自己曾经是不是也差点变成了杠j?
好,系好安全带,今天就带你了解你从未shen究过的杠j生产链,同时也能够帮你自省,避免不小心成为一个杠j。
杠j有个很典型的特点,就是你说什么他都听不Jin_qu,而且有自己的一tao神逻辑。
爱泼冷水型:
A:我终于拿到驾照啦!
杠j: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驾照很好考吗?
无脑打击型:
A:哎我这个月月绩不太好。
杠j:你上个月业绩也没好到哪去吧?
偷换概念型:
A:我昨天领养了一只流*猫。
杠j:这么热心肠怎么没见你去福利院照顾老人?
这些个神逻辑是哪来的呢?
答案是:信息茧_F_(Iformatio Cocoo),这是美国学者凯斯·桑斯坦提出的概念,它很好的解释了杠j进化论。
信息茧_F_(Iformatio Cocoo):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,而是只会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yu_yue的讯息领域,久而久之,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「茧_F_」中。
你一定_gan受过抖音和知乎的推荐机制,某天你不小心手滑给某个土味霸道总裁点了个赞,然后接下来一个月你的首页就全是土味霸道总裁了。
这就是信息茧_F_的形成,在通过 AI 算法的分析和过滤机制后,它会持续推送更加顺应用户喜好和个x化需求的nei容。久而久之,用户看到的信息就会越来越符He个人喜好,而不喜欢的,和价值观相异的信息就会被屏蔽掉。如此被这个自己创造的「茧」越裹越shen,造成视野狭隘,观点极化
简单来说,你爱搜什么,它就只给你推荐什么。
我爸个军事迷,他特爱在头条看中国军事频道,所以头条老给他推荐一些新武器研发,吹捧武装军力的推文**因为持续只看到中国武装的nei容,而缺乏别国资讯的参考对比坐标系,他现在很膨*,觉得中国在军事方面已经是全球第一了。
这样久而久之,我们看到的信息就会越来越符He个人喜好,而不喜欢的信息就会被屏蔽掉。
如此我们会被这个自己创造的「茧」越裹越shen,长期只接收单一维度的信息源,会让大脑逐渐走向狭隘。
信息茧_F_让大脑走向了狭隘后,杠j的模子就出来了,但此时还不会变成杠j。因为信息茧_F_只不过是隔绝了一部分外在信息源,留在脑子里的那部分主动接收的信息源,其实还不一定稳固。
那么这部分记忆是如何形成观点,进而在脑海中_gengshend固的呢?此时我们来到杠j养成的第二个环节——信息化简。
我们的大脑很懒,因为原始生存机制使然,它会尽可能地节省需要消耗的能量。
你做什么的时候,_gan觉最费脑?对了,是「记忆」和「思考」。
所以我们的大脑养成了两个偷懒的习惯:
喜欢接收起来「不费脑」的信息,越简单越容易消化越好。
对于复杂的信息,就倾向于把它化简,降低认知成本。
给你举个例子,看看大脑怎么化简:
假如有一天你在上学路上看见有两个nv生在吵架,其中一个看着柔柔弱弱,另一个看着嚣张跋扈,柔弱的那个没吵过嚣张的,还被打了一巴掌。
此时你可能会_gan觉「天哪,她怎么能打人呢?x格也太差了吧。」
等你来到了教室,发现打人的那个nv生居然是你同班同学,此时你脑子里的观点可能是「她不就是那个x格特别差的nv生吗?我得离她远点。」
发现了吗,此时你已经把「她和别人吵架还打了别人一巴掌」的事实简化成了「她打人,x格很差,我得离她远点」的观点。
但还不够,此时「打人」和「离她远点」的描述还是显得细节太多了,对于复杂的细节型记忆,大脑会继续用更抽象,更有代表x的概念去简化再简化,比如你以上的观点,大脑还会直接简化为「我讨厌她」。
此时,大脑就只需要记住「我讨厌她」这个简短的观点就行了,至于你的心路历程就太长懒得记了。
所以信息化简,其实就是把一段完整的「经历」,压*成一个高信息密度的「观点」。
化简可不是什么好事,有些读者喜欢在评论区帮着总结,「总而言之」「太长不看总结一下」「也就是说」,但这种句式往往会造成过度简化,很可能会遗漏信息而使结论产生歧义,某些不爱仔细看文章而喜欢直奔评论区的读者,也就这样被误导了。
很多杠j都有种「极简思维」,爱说「这不就能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的事儿吗,你干嘛要特地写一篇文章说这么多废话?」,其实正是因为事实与概念的复杂x,为了不让读者有理解偏差或者懵圈,作者需要做到足够周全的解释与描述,不知不觉 3k 字就写到了。
我之前在某医疗互联网公司工作,当时每天都会对接很多专家,每次收到他们的返稿都会很头疼,因为他们都把科普写得太复杂了,不说人话。但当我们试图去删减或者改编一部分便于读者理解时,专家们要不就不同意,要不就同意得很勉强。
正因为他们是业nei最专业的长期从业者,所以对于任何的化简,他们都能_gan受到对其解释定义的改造,从而有产生误导的风险。
当我们长期顺应大脑的事实压*,只愿意记住这个被简化的观点,慢慢的形成这个观点的那条事实因果链就会断掉,你会忘了你当初是因为什么事才会有这种观点。
本章未完...
=== 华丽的分割线 ===